又死了一隻白海豚啟示錄:海上觀察員亟待培育 為西海岸鯨豚健康把關
2018年11月30日上稿編輯:RayPeng
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潘佳修報導
「咚…咚…咚….」當你的生活環境中,突然出現一個平常沒聽過,持續至少15分鐘的巨大施工噪音,會讓你有什麼感覺?2018年11月25日中華鯨豚協會召開了「海洋哺乳動物觀察員制度交流座談會」(簡稱MMO座談會),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、台灣大學獸醫系副教授楊瑋誠,在15分鐘演講時,用荷蘭打樁的噪音當背景音,讓與談聽眾們身歷其境;甚至有人舉手,希望可以關掉噪音,因為噪音讓人聽不清楚講者到底在說什麼了。
如果你是在渾濁海域、靠聲音與同伴溝通、覓食的鯨豚,面臨巨大的噪音生理、心理會有什麼影響?楊瑋誠說,「這15分鐘的噪音還只是幾百下而已,每隻海上風機設置,打樁完成,都要打上四千下。」未來,台灣會有千架風機在海上設立。生存範圍只在台灣西部海域,水深20米內近海的中華白海豚,要何去何從?這麼大量的施工噪音,白海豚是否有喘息的機會?相關單位的規範顯得越來越急迫。
楊瑋誠表示,根據在海洋公園研究的結果,噪音對海豚有影響會讓健康狀況下降,「因此在打樁時,海洋哺乳觀測員以及水下聲學監測,極為重要。」
明年苗栗的海上風機即將繼續施工,需要為數眾多的海上觀察員(marine mammal observer,簡稱MMO)在現場,以確保警戒範圍內沒有白海豚。但是,台灣具備受過訓練的觀察員了嗎?數量足夠因應施工需求嗎?這也是中華鯨豚協會廣邀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、國內外學者專家、NGO民間團體、風機施工廠商、環境顧問公司等各方人馬,共同參與此次MMO座談會的主要目的之一。 又死了一隻白海豚
就在一個月前,2018年10月22日下午,一個尋常的午後,中華鯨豚協會擱淺處理專員郭祥廈,接到苗栗海巡署通報,中港溪口沙灘有海豚擱淺了。對於擱淺專員來說,冬季的海豚擱淺有如家常便飯;然而,經由海豚身上的特徵及斑點判定,這天不幸踏上人類陸地的,是台灣西海岸已然瀕危的中華白海豚。
2017年台大演化生態學研究鯨豚的團隊,將海上觀察到的白海豚比對檔案庫的照片,清點到的白海豚數量僅存58隻了。根據白海豚身上的斑點等個體特色判斷,郭祥廈認為這隻是名為RIP的白海豚,平時迴游範圍在苗栗、彰化之間海域。 白海豚解剖報告
擱淺的白海豚RIP特寫,郭祥廈攝。
郭祥廈將此次擱淺的白海豚運送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,交由專家進行解剖分析。負責病理分析的中華鯨豚協會獸醫羅婕(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生)說明,「很遺憾,消化道後段、生殖道以及周圍大面積的組織也都消失(目前懷疑是擱淺後被陸上的動物啃咬過的痕跡),所以沒辦法在解剖時100%推斷出動物的性別;不過有看到疑似是乳腺的構造,所以可能是雌性。後續也可用DNA再去做更進一步的親緣及性別的鑑定。」
已處理過許多擱淺鯨豚的科博館助理研究員姚秋如,說明了幾項重點發現:
RIP頭部特寫,郭祥廈攝。
一、由體型、膚色斑及脹大的乳線判斷,最近這一隻死亡的白海豚應該正值可生育的年齡;非常可惜這個族群又折損了一個有繁殖力的個體。
二、白海豚的空胃率高:累積到現在解剖台灣西岸白海豚的經驗,只有一隻個體胃內有食物;跟江豚的空胃比例相比,相對的高。不知是否因為大部分白海豚擱淺個體的身體狀況不佳,以致最後無法覓食。
三、根據牙齒切片年齡估算,擱淺的白海豚中除了一隻年齡較長,為25歲以上,其他都在10歲左右、甚至最小的個體只有半年壽命,大多正值繁殖年齡或尚未成熟,年輕時即夭折,非常可惜。 台灣的中華白海豚死亡筆記本 2009年 1隻死亡。名字是Fishhook,是老年個體。 2011年 1隻死亡。因狀態不佳,無法辨識是哪一隻 2014年 1隻死亡。名字是Poper,是老年個體。 2017年 2隻死亡。1為成年,1為小孩。 2018年 1隻死亡。10月22日擱淺,疑似是RIP,正值可生育年齡。 風場開發在即 迫切的MMO需求
台灣西海岸的千架風機開發在即,各方人馬在MMO座談會中展開了對談。苗栗地區的海上風機廠商上緯公司表示:「明年就要施工,想更瞭解MMO的規範,因為時間緊迫。」楊瑋誠說,「應該要兩年前,就要開這個會。」
長年在香港從事白海豚研究的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(St. Andrews University)海洋哺乳動物專家波特博士(Lindsay Porter)表示,「在施工時,MMO 有一定職權去建議施工停止與否,以美國的例子而言是直接對口於工程公司。」
台大生態演化所教授周蓮香認為,台灣目前有關白海豚這類保育動物的法令,只有野生動物保育法提到禁止騷擾、虐待生物,這「並不足夠」,建議要有海洋哺乳動物保育法。 海洋新興職業:MMO
風機打樁施工勢必產生巨大的噪音,海上觀察員(MMO)的角色就顯得非常重要,而人員訓練也是會議專注焦點。Lindsay Porter根據她的經驗指出,「要培訓MMO人員,需要四天課程,必須至少有一年經驗。」已執行數年的香港就有60人來參與這個訓練,以她的經驗來說,消防員是不錯的MMO人選,「因為他們有比較好的體力、而且他們已經習慣緊湊的工作、與遵從規則的工作模式。」
與會的立委陳曼麗提問,「是否可以訓練漁民變成觀察員,此外觀察員的薪水制度又是如何呢?」
對此,Lindsay Porter認為,漁民擔任觀察員是可能的,但是必須溝通,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和訓練。「在中國的三娘灣,也有辦理賞豚活動的業者轉任MMO,只要可以維持生計,對他們而言就是一份全職工作。」
Lindsay Porter說明,一名MMO的時薪是USD 17-20 ,離岸的工作則需要支付更高,這還不包括資深觀察員。「台灣的情形可能與香港工程的狀況類似。香港的工程已經執行數年,所以需要幾位全職MMO。台灣未來幾年都有風機要建造,也可以有全職MMO。以香港例子來說,全職MMO工作24小時,7天。但是人員需要休假,此時就需要兼職的MMO來輪替。」
與會的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補充說明,以台灣漁業觀察員的薪水來看,分遠洋觀察員和近岸。岸上的觀察員月薪四、五萬塊起跳,遠洋的要七、八萬,資深觀察員可以到十萬。如果是國際觀察員,需要相關語言、背景知識、十年經驗以上的月薪400歐元。
黃向文說,經費的運用,可以參考現行漁業屬的漁業觀察員。費用或可由船東出資,政府發標,由政府檢核確保公證客觀。MMO或許可以採用現有的漁業觀察員。廠商的部分,何時開始、時間、需要多少人都應盡早提出。這樣在制度、費用上才會比較好規劃。法令的部分以往只有漁業有規範,需要更多法令來補充。 」 MMO訓練課程 不只針對白海豚
生活在海中的生物並不是只有白海豚,因此MMO的訓練,如果可以也必須顧及到其他生物,因為生物與生物之間都可能直接或間接相關;其他生物不好,白海豚的生存環境也不會好,生存環境不好,生存機率也會下降。
Lindsay Porter建議,「觀察員制度也應包含其他種類,像是香港就有兩種居留的海洋哺乳類動物,其他還有28種鯨豚會游經香港海域,所以必須會認其他鯨豚。台灣也有其他小型齒鯨在台灣海峽,所以也要針對其他小型齒鯨來設規範。」
黃向文則認為,也可將海鳥、海龜等訓練觀察課程納入。他另外在會後信件採訪回文中表示:「我們將借鏡國外已發展海洋哺乳動物觀察員(MMO)之架構,推展試行台灣適用之MMO機制,降低海洋產業開發行為對海洋哺乳動物造成的潛在傷害或死亡風險,提升台灣能源轉型選擇和環境永續共榮的可能性。」
苗栗兩架海上示範風機在2016年已設立完成,未來千架海上風機開發在即,將有更為密集的施工打樁需求。期望透過更多政府、學界、環保團體、民間單位、廠商等相關單位的意見交流,統整出有效意見,即時修正制度、法令上的不足,為台灣已然瀕危的白海豚,尋找出一個共生共贏的新局面。